红木资源紧缺将如何应对

筑居咖 人气:2.26W

红木怎么啦?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似显沉重而忧虑的话题?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宏大重建后,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博物艺术馆,其中设有中国古典家具专题展馆。这明确地宣示了古典家具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部分,充分肯定了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地位。

有着600年辉煌传统的中国古典家具,今天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振兴是我们的期盼。怎样才能振兴?则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去努力思考求索。

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中国古典家具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兴起收藏的年代,那么今后20年古典工艺家具会广泛被人们喜爱、使用和收藏,这将是古典工艺家具春暖大地的时代。

那么,作为古典家具的物质载体,红木能支撑这个发展的需要吗?让我们将视线转向过往和当今,看一看那让我们骄傲又令人担忧的红木,究竟走过和将要走过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濒危的红木

古典家具也称贵木或硬木家具,习惯笼统称为红木家具。红木从来就是一种贵重而紧缺的家具用材。

自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开放海禁后,皇家派官员赴南洋采办木材,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经过掠夺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基本被砍伐殆尽。这些木材大部分存储在皇家仓库,一部分囤积在私商手里。到清代前中期,皇家还从私商手中重金收购贵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库奏请买下外边看到的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价银二钱一分,经怡亲王回明内大臣海望,准其买用,钦此。”我们看到,清朝大内购买紫檀木需皇帝御批,而且价钱已高得令人咋舌。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的紧缺,清廷中形成一个规矩,即无论哪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宫或各地皇家工厂。至清代后期,各地私商囤积的名贵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至此,紫檀木的来源基本断绝。

明清数百年间,以黄花梨和小叶紫檀为代表的贵重硬木,主要用来满足皇家宫廷和王府贵族的需要,民间富商大贾、名门望族及文人墨客也热衷使用,并引以为贵。

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的明清宫廷家具精品有8300多件(套)。而在漫长的历史流通中,原数则数倍于这个数量。明清宫廷家具来源,主要有宫内造办处修造,官府采办与外地进贡。在造办处档案中,常有记载,皇帝看过家具设计图纸后提出修改意见,准作小样,小样呈皇帝御览后方可施工。在清宫档案《进单》中记载,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各地进贡紫檀、黄花梨家具共计150余件(套)。从雍正至乾隆两朝贡档所记,几乎年年如此。

宫廷风盛,必上行下效。明清两朝各王府、贵族、权臣,也都讲究在自己的各处府院大宅中制作贵木家具,成龙配套,奢华铺张,俨然如小宫廷,所耗木材不计其数。除外,有些王府还能不时得到御赏宫中所用木器。笔者信手翻阅便见记载:咸丰皇帝于咸丰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1852年5月17日),赏赐恭亲王,“旨将紫檀木宝椅一张,紫檀木宫椅十张,著传添补垫子送至恭府。钦此。”同年4月20日,咸丰再次下旨,赐给恭亲王紫檀家具47件、黄花黎家具4件、楠木家具1件及金漆、黑漆描金、洋漆描金、红雕漆等家具,共计61件。恭王府家具后广泛流失,仅其中两批,一批64件家具在京郊戒台寺,是1884年恭亲王被慈禧皇太后撤职后,借养疾为由,隐居戒台寺时带去的;另一批33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83年经一位至今不知其名的收藏家以台湾东吴大学名义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上这两批家具,大部为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紫檀、黄花梨家具。

明清两代如此海量的贵木家具消耗,早已成为红木资源难以承受之重。我们从代表性木种替换中可见端倪。明中晚期至清初,明式家具首选用材为黄花梨,可谓珠联璧合。明末黄花梨匮乏,清前中期采用紫檀木,清式家具鼎盛。至清中晚期,紫檀匮乏,老酸枝木起而代之,北方称酸枝为红木,此后红木家具盛行。

那红木匮乏之后呢?这是很难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残酷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看看我们当前是如何书写这个答案的。

话题2:水家电怎个乱字了得 饮水保卫战如何打

精彩展会:第26届东莞家具博览会

畅销单品:罗莱家纺全棉印花四件套F197-4素色沙龙

新品上市:林氏木业皮艺皮制头柜储物柜置物柜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