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居“傍”国企 从此脱胎换骨?

筑居咖 人气:1.61W

日前,达芬奇家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首旅集团战略性入股达芬奇家居》的公告,公告称,北京国资委旗下企业北京首旅集团正式入股达芬奇家居 ,并成为达芬奇家居的重要股东。另据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对媒体透露,首旅集团将以33.8%的股份额成为达芬奇家居的第一股东。

达芬奇家居换血 “傍”上国企首旅集团

首旅集团:一家以投资经营管理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业的全国性、战略型控股投资企业集团,业务范围涵盖酒店服务业、旅游商业、餐饮服务业、旅游旅行服务业、汽车服务业、景区服务业和旅游地产等业态。旗下成员企业包括首汽集团、如家酒店连锁、北京饭店、燕莎友谊商城、西单商场、全聚德等。

据知情者透露,此番首旅集团入股东达芬奇家居主要是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主要是利用首旅旗下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甚至是亏损的资产与达芬奇家居进行置换,从而获得了达芬奇家居的33.8%的股权。入股以后,首旅集团总裁刘毅将正式接替潘东尼成为达芬奇家居的董事长,潘庄秀华继续担任达芬奇家居的总经理一职。

自年初反控央视记者“勒索”事件之后,达芬奇家居一直在“造假”风波的负面影响下低调运营,对外界的各种猜疑传闻一概不予回应。如今突然高调宣布与国企“联姻”,一时间再度引来了大量的关注。这一次,达芬奇家居又要唱哪一出戏?

洋品牌牵手国企一个愿“傍”一个愿接?

达芬奇家居自去年7月被央视曝光家具产地造假之后,在中国家具费市场的声誉一落千丈,订单量急剧下降,产品销量一路低迷,2011年全年业绩出现赤字。今年以来,还陆续有消费纠纷问题曝出,上个月,达芬奇家居举办了“达芬奇家居家具展”,号称邀请众多意大利知名品牌来华参展,结果却被曝出参展的埃奇奥·拜洛迪、卡帕奈利、奥莱维、博莱思等意大利奢侈家具都为达芬奇家居“借来”撑场面的。

那么,作为中国500强企业的首旅为什么会乐意趟达芬奇家居这淌浑水?又是什么让达芬奇家居为“傍”国企甚至不惜“江山易主”?

据知情者透露,首旅集团入股达芬奇家居,可能是看中了达芬奇家居与一系列国际家具品牌的合作的关系。目前首旅尚未涉足家居行业,但是未来可能会开发以高端家具为卖点的酒店。

“目前首旅集团正在北京打造燕翔综合体项目,其中将新创一个‘诺金’酒店品牌,该品牌首家酒店主打中国古典高端家具特色,而达芬奇家居拥有诸多国际高端家具品牌代理权,因此假如未来首旅要开发以高端家具为卖点的酒店则会非常有优势。”知情者透露。

去年“造假”事件发生之后,达芬奇家居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严重下滑,但是,中国作为达芬奇家居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市场,达芬奇家居显然还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块大蛋糕。在其发布的公共上,达芬奇家居称,“公司如何进一步在中国落地生根、更好更坚实的向前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在去年七月间被部分媒体误解而导致发生相关风波后,更催化了公司股东们关于引入中国本土战略投资者的意愿”。

达芬奇家居此次引入的“中国本土战略投资者”就是首旅集团。首旅集团在中国用更有较高的信誉、资金、市场资源和经营管理资源,这对消除去年的造假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达芬奇家居在中国的信心以及拓展达芬奇家居在中国家具的市场份额会有所帮助,这可能是达芬奇家居不惜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

达芬奇造假风波回顾 闹腾半年无果而终

根据外界的猜测,达芬奇家居引入首旅,主要的目的可以简单归结为,想要借首旅走出“造假”风波的阴影。去年直至今年年初,闹得沸沸腾腾的达芬奇家居“造假”风波,不仅使“达芬奇”这个国际奢侈家具品牌从神坛跌进了谷底,甚至还殃及了其他的进口家具。达芬奇家居“造假”风波之所以影响如此广泛持久,与事件一直以来扑朔迷离的走向无不关联。

从2011年7月陷入“造假门”,到2012年初“造假门”演变出“陷害门”,达芬奇家居“造假”风波延续了半年有余,最后却无果而终。达芬奇家居如期缴纳了工商局的罚单,但却一口咬定央视记者虚假报道和蓄意勒索;央视解雇了“临时记者”李文学,但否认达芬奇家居的相关报道造假。究竟谁黑谁白,没有人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人们只能从事件的前前后后自行推断事件的真相。

达芬奇家居“造假”风波梳理:

2011年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先后播出《达芬奇“密码”》和《达芬奇“密码”2》两期报道,指出达芬奇家居涉嫌伪造产地,实木家具材料非实木等造假行为。

7月11日,上海工商部门对达芬奇家居正式立案调查,初步调查发现达芬奇涉嫌虚假宣传、部分家具产品不合格和大部分家具产品标注不规范。

7月22日,达芬奇承认其代理的部分家具确实为中国厂家生产,出口至保税区“一日游”之后再贴上“进口”标签。

12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该公司经销的部分不合格家具产品,并处以133.42万元罚款,当天达芬奇家居表示不服工商局的判决,拒付罚款并欲提起行政诉讼。

12月31日,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称,央视记者此前报道达芬奇家居造假事件系虚假新闻,并称记者还勒索达芬奇家居100万元用来摆平“造假门”。达芬奇家居表示,在12月初已向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举报此事。

2012年1月,达芬奇家居按期缴纳了上海工商局的133.42万元罚款。

2012年2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了“达芬奇”报道问题调查结果,称央视对达芬奇公司的报道内容基本属实,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部分家具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但未发现“央视记者”收钱,但报道也存在个别采访对象的身份未经核实、结论不够严谨等问题。(扩展阅读:达芬奇“造假”风波全程回顾

销量恢复七成 造假风波过后达芬奇仍坚挺

去年因“造假”嫌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洋品牌”达芬奇家居,在声名扫地之后仍然“坚强”的存活在中国家具市场中,而且,达芬奇家居执行董事黄志新表示,达芬奇家居今年的业绩已经恢复到风波爆发前的七成,网友纷纷对此表示“难以想象”。

达芬奇家居销售业绩回升,说明“造假”风波之后,还是有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而且销售市场正在逐步回暖,对此,有不少网友认为,达芬奇家居在中国仍有市场,这说明在中国洋品牌“再臭”还是比较吃香的。

网友观点:

网友TOBY:国人崇洋媚外的奴性让一批批披着洋外衣的国内品牌赚足了钱,就连哈根达斯这样的“和路雪”品牌也在国内成了奢侈品,不知道洋鬼子是不是在掩着嘴偷笑。

网友搖籃曲^^終樂:呵呵,我公司老板造了个别墅,里面的家具建材都是洋名字,呵呵,可惜随便一查都知道是假洋品牌。。而且是明知道是假洋品牌,也没办法,为了让其他人知道这个很贵,假的也得购买。

董可欣123:达芬奇为了暴利才这么做,而中国的产品质量监督非常缺失,这导致达芬奇敢走这步棋,中国富豪喜欢买贵的东西也确实迎合了达芬奇,从而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网友一个好人:消费者消费的有误区!不是任何东西都是进口的好、请大家理性消费。

此外,更多的网友认为,达芬奇家居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造假”风波之后,依然能够安然无恙,可见国内执法部分对于“造假”行为处置上的宽容和无力。

“造假”事件曝光之后,肇事者达芬奇家居受到的惩罚是被上海工商局“没收部分不合格家具产品,并处以133.42万元罚款”,网友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洋品牌”而言,133.42万只不过相当于“几套甚至只是一套家具的售价”,甚至称不上是“九牛一毛”,只能说是“九百牛中的一毛”,这样的惩罚太轻了。

网友观点:

网友悠然:达芬奇这种造假,在国外早就被罚没的倾家荡产,在中国还能傍上全民所有制的国企,犹如牛根生的蒙牛出事了,被中粮集团捡起来的翻版。

网友燕尾服-打字:造假行为仅仅进行了处罚,没有实质上的改变,这个企业并没有诚意去改变与提高。所以对消费者来说,除了抵制外,什么也作不了。

网友OSUNNY佳O:对造假的打击力度太小,才会导致中国假货泛滥,竟然还助长其势头。

网友晓东:造假之后只靠这点罚款就了事了,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诈骗,这样的企业怎么还能存活,而且中国的国企还与之合作,一群乌合之众。。。。。。。

国企入股 达芬奇家居就能“脱胎换骨”?

自去年“造假”风波曝出后,达芬奇家居在中国家具市场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信誉和销量齐跳水。此番达芬奇家居高调“傍上”了国企,并希望以此扭转在中国市场上的困境。多数网友似乎对达芬奇家居这种“讨巧”的作法并不待见,甚至有不少人嘲讽,达芬奇从此“有后台”,“这回可以明目张胆的造假啦”。

网友观点:

网友秋雨:穿马夹我就不认识你了吗?告诉你我照样认识你。

噯是憶生義世的承诺:质量烂就是质量烂,就算你包装再华丽,广告做的再别出心裁,就算你让全世界第一的企业入驻,也难以改变它曾今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

网友周秦宝物:换个马夹想继续欺骗消费者,还想上市……中国太需要建立“诚信制度”奖罚分明,实施零容忍政策,对于恶意不讲诚信搞欺骗的个人、企业必须严惩,让他们付出应有的极度高额违法成本!

网友妖舞娃娃:秀做的再光鲜也没用,,关键是质量。。消费者不是傻13,孰是孰非,自由评判。质量有问题,再怎么掩饰,怎么闹腾,都没用。

看来,很多人并不相信达芬奇能借“国企”之身脱胎换骨,多数人一致认为的是,对达芬奇家居而言,“造假”的嫌疑依然无法抹去,想要东山再起,还任重道远。唯有一步一个脚印,用产品质量征服中国消费者,才有翻身的可能。

网友索菲雅垫:不看好达芬奇这次“傍大款”产品的质量是决定企业能生存多久的关键所在,还是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起来在去开拓自己的市场吧

网友冬季:想要驳回市场必须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对本身质检把关工作作出合理调整.

网友只是天涯吧:在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允许有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出现,一旦出现,无论什么原因可以说都不会被消费者原谅。作为一个商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出现侵权问题,他要做的,是应该想办法补救,而不是百般推脱,更不是转移视线。

网友wing:商誉、市场认可、顾客评价这些才是长久的经商之道吧,随你再怎么绕几个圈,不改变本质,最终还不是回到原点,想翻身言之过早,倒不如先悔过还比较实际。